日前,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王貴玲在第七屆地熱青年論壇上談到,我國地熱供暖制冷發展預測,2030年將達到33億平方米,2060年超過100億平方米。“十五五”我國地熱發電將迎來快速發展,2030年預計地熱發電裝機容量200兆瓦,2050年將超過1000兆瓦。
地熱能具有清潔、穩定、安全、高效的特點,越來越受到重視。他告訴記者,地熱能的優勢在于熱能連續性好,本土能源,具有不間斷的電力供應,輸出負荷穩定。另外,地熱能利用系數高達到72%,而水能、風能和太陽能分別是42%、21%和14%。地熱能幾乎為零排放,無廢氣和其他流體或固體廢棄物。
王貴玲介紹,我國
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7個
地熱區(帶),具體包括華北
地熱區、東北地熱區、長江中下游地熱區、郯廬斷裂
地熱帶、環
鄂爾多斯地熱帶、東南沿海
地熱帶、藏滇
地熱帶?!?a href="http://www.youbojiaoyu.com/t/全國.html" >全國336個主要
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
開采量折合標準煤7億噸,可實現
建筑物
供暖制冷面積320億平方米。我國中東部共143個主要
城市,是最適宜
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的地區?!?/div>
我國
地熱能源相比其他
能源總利用量偏小,但發展迅速。他向地熱加介紹,目前我國
地熱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不足1%。但
開發利用規模呈高速增長?!?a href="http://www.youbojiaoyu.com/t/淺層地熱能利用.html" >淺層地熱能利用2010年以來以年均28%的速度遞增。截至2020年底,我國
淺層地熱供暖(
制冷)能力8.1億平方米,位居
世界第一。”
王貴玲說。
基于
地熱資源稟賦條件、經濟狀況和
地熱技術的進步,王貴玲團隊通過建立五大系統、32個指標體系分析,“
十五五”我國地熱
發電將迎來快速發展。“對于我們國家的
地熱發電,過去40年的時間,基本上沒有往前走,
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增加得非常緩慢?!蹦壳拔覈褑恿?a href="http://www.youbojiaoyu.com/t/深部.html" >深部探測重大專項,其中包括
高溫地熱發電,這一項目已落地西南地區,將對西南地區地熱
發電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過去幾十年,西南地區
高溫地熱資源無論是
勘查還是
開發,國家投入的并不多,通過
深部探測重大專項中
高溫地熱發電項目的啟動,這對推動西南地區
地熱發電技術進步,意義非常大?!彼J為,通過這項工作對地熱
發電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未來如果持續發力,我國西南地區的地熱發電將得到快速發展。
從1977年
羊八井電站投產,到2018年羊易電站建設,中間40余年間,我國再沒有大規模
地熱發電站項目上馬。沉寂40余年的地熱發電,如今在
“雙碳”目標的召喚下,伴隨著
地熱開采技術的進步,正重新得到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羊易
地熱電站2024年10月25日獲得羊易
地熱田采礦權證書,
地熱田采礦面積達30.5039平方千米。羊易熱田
規劃建設2X16MW項目,2018年10月已建成一期16MW項目,二期16MW項目待啟動建設。
前不久,
中國技術監督情報協會
地熱產業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單位、《
中國地熱》雜志編委委員單位——
中國電建
成都院成功中標
西藏色尼區
多能互補基地地熱發電
工程勘察設計項目。項目位于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古露鎮,海拔4705米,項目
規劃建設容量4萬千瓦,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規模為2萬千瓦。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我國第三座規模化地熱電站,同時也是
世界海拔最高、國內單機容量最大、實現發電設備國產化的地熱電站。
截至2022年底,中國地熱發電裝機量為53.45兆瓦,僅占世界地熱發電裝機量的0.33%。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文件,到2025年,我國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0年增加50%,在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全國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及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力爭比2025年翻一番。在能源供需多極化格局越來越清晰,能源結構低碳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當下,地熱能產業發展空間也將更加廣闊。
